2018年11月底的一场讲座 “列夫托尔斯泰 —— 出走即回归,死亡即永生 ”
晚上在图书馆听了一场讲座,李正荣教授分享托尔斯泰的人生。在场的俄罗斯的教授为讲座增添了很多精彩,李教授对于托尔斯泰的解读主要是借助于托尔斯泰的日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听完讲授的解读,只觉得晚年的托尔斯泰很是倔强可爱,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托尔斯泰本人很复杂,再怎么解读都是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就像一个作家当他把作品写完之后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剩下的全在于读者如何解读。 毫无疑问,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所定义的全部的伟大都有一个社会背景,在托尔斯泰的时代,他的思想走在时代的前列,或者说看到了时代的本质问题。在托尔斯泰最后的时光,最多的一个关键词是“羞耻”,但这种羞耻的解读又有很多种,我更偏向于那位俄罗斯教授的解读,当时的托尔斯泰坐拥很多财富和土地,他想分给农民,但当时的农民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就像在一个愚昧的时代里思想超前的哲人是无法授予普通大众智慧的,似乎这样的感觉让他感到羞耻。但托尔斯泰又是有解决办法的,他不是只有逃避或是批判,甘地与托尔斯泰有过八封信往来,托尔斯泰在信里对如何消灭种族歧视,如何抵抗暴力都有详尽的描述,后来甘地带领印度人民进行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托尔斯泰最后的出走路线复杂,个人觉得托尔斯泰最后的出走是极具智慧的一次升华,可能是托尔斯泰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行动,托尔斯泰的死亡引起世界性的轰动,也让大家对他以及他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之后,托尔斯泰的历史地位不断提升。我觉得这不是偶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考量,绝不仅仅像他日记里写的那样是因为不满妻子索尼娅的监督。托尔斯泰有两个日记本,一本写给外界,一本写给自己,我猜托尔斯泰其实还有一本日记,这本日记写在他自己的心里,而这本日记才是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他的智慧所在。或许每个伟大的作家内心都有这样一个完全私密的日记本,但有人把一部分展现给大众就足以打动很多人,比如木心,在陈丹青写的关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里,展现出木心一部分的私密日记,也就是他的真实想法,读起来极具味道。 又会想讲座里很多关于托尔斯泰生活全部细节的研究是否真的有意义,或许对大多数人都没有意义,但却对于研究托尔斯泰本人的研究者而言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我们为何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呢?他一定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某个方面很契合,或者是很符合社会主流思想。我相信一个伟大的人,当他不为自己考虑,而是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