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9的博文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成立大会部分照片(2019年1月19日-20日)

图片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成立大会部分照片,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会议室、英东学术会堂 20190119-0120

peaceful的状态来自哪里

像今天这样的午后已经不像冬天了,温暖阳光点燃运动细胞的热情,换上战靴,奔赴球场。依然,找到了脑院的队伍,没人愿意错过这样的好天气。好久没有运动的身体苏醒过来,手感很不错。 来球场前特意没有看湖人跟勇士的比赛结果,中午睡觉前克莱汤普森的三分球八投八中把比分拉到了20分左右,午觉醒来禁不住舒服午后的诱惑,不想过早揭开比赛的谜底,等到运动得比较疲惫了才打开手机看了看结果,130-111,意料之中。 没有大汗淋漓,跑动比较多了之后,磨得脚底有些不舒服,是时候换一双篮球鞋。运动过后的感觉给我美妙的享受,打篮球、打羽毛球、游泳、跑步之后,都会带给我平静的幸福感,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 平静和愉悦的感觉来自于内啡肽的作用,维基百科中是这样讲内啡肽的。

性快感背后的科学

不止人类,动物界的生存繁衍都与性息息相关,性可以神秘、可以圣洁、可以肮脏、也可以简单。互联网上无不充斥着带有强烈性暗示的广告去获取流量和收入,似乎性成为很多人最大的诱惑,性快感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对性有什么样的活动?寻找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 先看2009年发表在DISCOVER上的一篇文章, The Brain: Where Does Sex Live in the Brain? From Top to Bottom ,文章讲到,1944年4月11日,一位名叫TC Erickson的医生向芝加哥神经病学会讲了一个病人,他叫CW夫人。在43岁时,她已经开始醒来很多个夜晚,感觉好像在做爱 - 或者她把它带到了埃里克森,感觉“一切都很热。”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hot感觉更频繁地出现,即使在白天,也开始出现癫痫发作,使她无法说话。 埃里克森在她54岁的时候检查了C. W.夫人并且诊断出她患有女性躁狂症。 他使用了一种当时令人震惊的治疗方法:他用X射线照射她的卵巢。 尽管有X光片,C.W。夫人的癫痫发作变得更糟,让她一动不动,感觉好像一个蛋黄在她的喉咙里流淌。 埃里克森开始怀疑她的性感不是来自她的卵巢而是来自她的头部。 医生打开了她的头骨,发现了一个缓慢增长的肿瘤压迫她的大脑。 肿瘤切除后,C。W.夫人康复,癫痫发作逐渐消退。 “当被问及她是否还有任何'充满激情的咒语'时,”埃里克森回忆道,“她说,'不,我没有; 他们是可怕的东西。'“ C. W.夫人的经历很少见,但不是唯一的。 1969年,两位佛罗里达州的医生给神经病学杂志写了一篇关于患有类似激情的病人的文章。 她会双手捶胸,命令丈夫满足她。 通常情况下,女人会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没有记忆,但有时她会在癫痫发作中摔倒在地。 她的医生诊断她患有癫痫症,可能是因为一例梅毒对她的大脑部分造成的损害。 最近,在2004年,台湾的医生描述了一位女士,她在刷牙时抱怨高潮席卷了她。 羞耻让她保持沉默多年,直到她的经历也让她失去意识。 当医生检查她时,他们也诊断出她患有癫痫症,这是由一小块受损的脑组织引起的。 这些故事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关于性神秘神经科学的一些小线索。 一百年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动力。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描绘了人类性行为

One day

如果你要说如何描述这一天,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说今天下午吧,师兄对我说你有白头发,猝不及防呀然一惊,我说,只有一根吧,他说是的。 今天的核磁,上午有五个人,下午也是五个人,很完整,中午还超时了20多分钟,相当于没有休息的时间就点了个外卖,仓促的吃完,快到一点了,但我有些困意就去外边的篮球场运动了十几分钟,然后回到核磁室。下午有一位失独老人,一位特别厉害的阿姨,斜杠人生。 人很好,她是一个抑郁症相关的公益基金的创始人,致力于了解抑郁症和帮助抑郁症患者,因为她年轻的儿子就是因为抑郁症自杀。后来,阿姨还把失独的老人聚在一起,关注失独群体。失独的群体互相称为同命人,因为相同的经历让他们彼此理解,彼此关心。这位阿姨给人的印象是很有气质,气质、素养都会令人赏心悦目,面对这样的人你会忽略掉年龄的因素,不禁想起杜拉斯情人里面说到的一般人会爱她年轻时的容颜,我却爱她备受摧残的面容,就是那种感觉穿越岁月不变,骨子里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些气质、素养,颇为感慨。她是一种升华,升华到关怀他人,像广播似的把自己的能量扩散,帮助更多的人,这种升华弥足珍贵。 另外,今天也在做核磁之余阅读了很多独立博客,很多作者都在不断的去记录、思考一些东西,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汲取一部分营养,也会帮我自己思考,这也是我喜欢阅读独立博客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也让我自己去不断的坚持,去找一个固定的阵地,去把自己的一种坚持坚持下来,会有一些影响内心的东西。这些东西呢,可能不是那么功利,不会赚钱,反而会亏钱,但是你做的时候会觉得特别有意义,会有一种力量,一种满足感和意义感,去促使你去行动,去实施,去迈出那一步又一步。说实话,坚持一个独立的博客,然后一直不断的输出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再要求严格一些的话,会有一些博主他会去优化博客的一些页面,他追求的是呈现给读者美感,所以他的网站你读起来感觉很舒服。 最后描述这一天,还是一部电影的名字恰如其分地描述——one day。 (语音转文字后的整理似乎都不及打字方便,因为整理起来比较费时,还不如把所思所想依照逻辑用键盘敲打出来,输出的过程也是自己思考的一个过程,输出时自动经过了一次思考的加工,so,或许键盘输入或许还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输出方式。) 晚上十点,再一次印证了游泳带给我的平静如水,游泳归来,是过年前的最后一次游泳,不是那种疲惫之后的无感

毫不优雅地把各个模态杂乱无章混在一起的DICOM文件独立划分出来

图片
话不多说,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如何分类各个模态DICOM文件( http://www.xuwenhe.name/2019/01/niftidicom.html ),也提到了如果对于转完格式后不好分类的情况,可以在对dicom原始文件读取模态相关的信息,然后分类。因此,把拖了很久的一堆数据在今天下午写了简单的代码把需要的T1、DTI和REST分出来。过程不难,但是文件夹的层次结构比较多,需要注意下。 主要用到的还是pydicom包里的read_file函数 pydicom.read_file 和 SeriesDescription 属性。 比如, dcm = pydicom.read_file( '文件名,比如abc.dcm' ,force= True ) # 输出dcm或者IMA文件的模态信息 print (dcm.SeriesDescription) #如果不知道SeriesDescription是描述模态信息,可以先完全输出dcm,在里边可以找到描述模态对应的标签名。 实际上,如果你对一个DICOM文件夹内存放的文件毫无头绪时,比如这样: image.png 有一个很好的小软件  RadiAnt DICOM Viewer  可以帮你读取DICOM数据并可以把详细信息读取出来,当然也包括模态信息。 很有趣的一点是RadiAnt这个软件读取出来的模态信息名字跟上边用pydicom读取出来的一样,追本溯源殊途同归。 如下图,就是用  RadiAnt DICOM Viewer  读取出来的界面: image.png 具体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建文件夹为分类后的模态信息找好居住地,这一步用到的代码如下: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import os import shutil import re def extract_file (path_name) : # make new directory # directory_name = ['t1','t2','rest','dti','tof','aa

更新博客的频率慢下来

昨晚,独自一人,在游泳馆游1500米。最开始目标是1000米,但游完1000米丝毫不感觉累,于是继续游,知道达到自己1500米的预期。 好几天,没有动笔,没有继续每天写下很多稀松平常的文字,因为思绪有些许转变。坚持每天写的好处是逼迫自己不断输出,逐步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但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若要源源不断地输出有有意义的文字或是作品,无疑需要很多的积累,但现在每天的积累和思考并不足以让我输出更多思考性的东西,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慢下来,频率稍微降低一些,输出那些值得记录和分享的事物,不值得的没必要记录。 这几天领悟到,一个人的发展或多或少会与他投入最多时间、精力的领域相关,而不管你喜不喜欢那个领域。比如如果以前学了好几年计算机,跨专业之后,还是会无形之中发挥你计算机方面的长处;如果以前学心理学,跨专业之后,依然会无意中应用到心理学的思维习惯,这就是一个人的习惯,扬长避短很容易,但补齐短板也是很需要的。导师有次在组会上谈起自己的发展历程感慨道,百转千回,还是离不开自己最初的专业,就是这个意思。 Simplify my life. 20190116

”认知神经科学峰会——深圳”会议照片

图片
20190112-20190113 仅供学习,禁止转载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