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18的博文

金庸先生走了

今日跟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会面,上次见已是一年半之前,胖了不少,但很多也什么变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走了,94岁,还是走了。 20181030

我的第几次文献汇报过后

我的第几次文献汇报了,从汇报开始时的忙乱,到渐入佳境,再到轻微的登堂入室,汇报文献的过程也是慢热,很慢热了,开始竟然还是有一些些紧张,到后期,幽默和自如总算是发育了起来。 汇报结束,反思一下,整体还行,逻辑没问题,但对于某些细节的领悟和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结束后跟馨姐走在电梯里,开心地得到了馨姐的温馨表扬,问我研究的课题是supernormal吗,其实我的课题还没有开始啊,冷热夹杂的感觉,在技术的海洋里游来游去也游了好久了,是时候找一个细一点的点深入进去研究了,这段时间就选择白质网络吧,明天会跟师姐汇报下最近这段时间看到的白质网络的文献,必须深入一个课题了。 我自己即是一个团队,因为我有很多各个领域专业的小伙伴。再次提醒自己,在应用时学到的技术才是真正学到的,而且也是最快的,带着问题去学。 Hi,my dear self,just be peaceful and open-minded. 20181029

Stop and stare

杂思—— 某个时刻,焦虑似乎又找上了我。 焦虑的来源?在我看来,焦虑来源于冲突,主客观的冲突,我想急切完成一件事,奈何周遭环境不如愿,焦虑便产生了,这种感觉像是今天刚种下一颗种子,明天就想看到果实。 慢,不代表不前进。 生命的体验 有那么多时刻躺在床上感觉到时间的飞快, 我写作从来都是随心而至,从不刻意为之,有什么事物冲击到我内心,彼时彼刻便想把心里的想法转化为文字。也有好些天没有认认真真写些什么东西了,唯一的理由是内心没有产生新的想法,没有新的感悟和灵感让我抒怀。这些天我是怎么过的,在为何事忧愁,我现在就跟着自己开始遍历。心理状态一直稳定的我,对很多事物毫不在乎的我,心绪也会乱如麻。 如果我可以放下我的我执,是否一切释然。在某时某刻突如其来的慌乱是生命的偶然吗,每个人的慌乱有何不同,不同时代的慌乱会有不同吗? 我有很多朋友,却还是感到孤独,而这孤独偏偏又是我喜爱的东西。蒋勋说,如果你在这个时代感到孤独,你是幸福的,因为你还在思考。可我思考的又是些什么东西? 在一个什么都需要定义的时代里,我过着没有定义的生活,在科研上的执着与苟且,对人与事的悲凉与达观。如果有一个世界,人人过着迥异的幸福生活,这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吗? 我说我还会怀疑人之为人的意义,这会是一个笑话吗? 我都会告诉自己,慢慢来,按照你的节奏,不要受影响。但这是不可能的,生活有和风细雨,也有狂风暴雨。当你还是孩子,你可以完全为自己而活,所有的资源都自发向你汇聚,你长大的过程也便是自发资源减少的过程,你要努力才可以获得多余的资源,它们是爱、是情感、是物质,也是意义。 如果伴侣了解你的一切,那我猜他是上帝。 如果你想认清自己,想象把你装进袋子里,随意扔到地球的某个角落,当你从袋子里出来,依旧是个婴儿。 看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这段时间轴,从由生到死的方向看,你可以看到什么,看到茫茫的不确定性;从由死到生的方向看,人生的每一段都清晰明了,所有都是确定的。为何很多现在拼命追逐的东西在死亡时都觉得毫无意义?死亡是一个结束吗? 当你感到幸福时,很少会想到自己幸福的理由,而稍微一点点的不幸,你却可以找到明确的理由,如果人这一生是一场修行,你喜欢幸福还是不幸?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幸”,你绝对喜欢幸福的生活吗? 明明不该烦恼的事为何让我忧愁,有那么多给我安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艺术,刻意训练。 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工作要深入 拥抱无聊,克服分心 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 砍掉肤浅工具 深度工作的定义: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新经济形势下,赢家需要具备的两种核心能力: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最小阻力原则: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反馈和标准,我们倾向于采取最简单的行为,即肤浅工作更简单 忙碌代表生产力 对互联网顶礼膜拜 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标准: 工作要深入:6个策略(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习惯化、要有大手笔、不要独自工作、像经商一样执行、图安逸) 拥抱无聊,克服分心:4个策略(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像罗斯福一样工作、有成果的冥想、记住一副牌) 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3个策略(采用关键少数法则、戒掉社交媒体、你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砍掉肤浅工作:5个策略(做好一天的计划、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向老板申请肤浅工作预算、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BABRI十年——2018.10.19-10.21香山脑健康会议

会议第一天: 现在时间,2018年10月20日凌晨一点十分,我在香山饭店的负一层的一个房间里,开始了自己这半天的码字。 今天下午开始的会议,下午是博士生汇报,有很多可圈可点,而且有少数几位硕士生汇报的也蛮好。最后几位专家的总结很诚恳,有很多方面是研究生汇报的通病,有很多问题也是被老师们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还有一些现在还冲击我的建议。一是汇报中缺乏足够的统计学支持,二是没有理解自己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或者是没能把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独一无二性表达出来。 晚上跟着记录了下导师跟全国各地几家合作单位的会议,对我导是很钦佩的,谈笑风生办大事。当然,也在师姐的眼色行事中意识到自己想当然的考虑不周,比如会议中刚进来了一位老师,我们担心他座位上没有纸和笔,但是我确认到他那里是有纸和笔的,于是就不想过去了,按照我的性格我对这种事还真是不愿过去,但是师姐带着命令性的口气劝说我过去看看,我也就过去了,哟呵,还真的有没考虑到的,还没有给这位老师沏茶,这种小细节还算有点意思。另外一个我觉得比较认真的小事,就是晚上十二点左右一位老师刚来,我帮忙带着行李带老师到他房间,问及明天的安排,我先是跟老师简单讲解了下明日的日程,出门之后我飞速到一楼拿了一本会议日程表给老师送过去,这只是一件待宾之道的小小事。 睡会觉,开启第二天专家汇报的满满的日程安排。 提问、总结、问题切入点、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统计方法、讲解方法。 Have a good day. --- 会议第二天: 上午专家汇报。 睡眠对人的影响很大,睡眠剥夺会引起Tau蛋白沉积。 数据的统一性。 脑认知设备的研发 认知评估工具的研发。 睡眠、嗅觉、视觉、听觉。 专家好几天奔波于好几次会议;很多专家是认识多年的朋友。 单独领域的研发及结合。 下午两点开始。 --- 晚上,夜爬香山。借我们课题组BABRI会议之光,由于晚上住在香山饭店,不是很想玩桌游,于是寻思出去夜爬香山,问几人,没人愿意去,遂独往。这一路,偶遇一友,神聊一路,哇,还真是有些惊奇的际遇。当我走出香山饭店的大门右拐赶到一个岔路口,犹豫抉择之时,遇到一位朋友要上去,经简单询问,恰同行,再聊,很多契合。小小的缘分,有点小美妙啊。朋友按年龄来说是我的大哥,但我们聊起来正如今晚的月色,如行云流水,这样的感觉再享受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幸福完全是一种馈赠,像

今日北京进入穹顶之下

此刻心情,晚上组会开过。老师总结了下这次的会议,总的来说还算不错,不足之处也有待完善。 总结几个关键词吧,PPT汇报、讲解、感情、毕业、行情。 老师说工科的毕业之后很少联系,没有感情,我是不同意的,有没有感情取决于双方,没有深入的沟通很难有深入的感情,如果老师真的在乎你的发展,一定有沟通的机会。对在乎的人你,怎么会没有感情? 今日的雾霾有些严重,也许这就是今年的北京。 走出京师大厦的门,我自觉是最潇洒的人,最潇洒也最沉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危机感。 20181022

论编程的过程

最近几周上了蒋老师的几次Matlab编程课,这几节课老师从头开始带领大家画各个国家的国旗,纯手敲代码,按照逻辑一步一步写下来,而且讲课超级有活力。对我这个曾经的信息安全工科生深有启发,有段时间会特别痴迷于用代码解决一个问题,代码实现的那种感觉超级棒,满满的成就感。 其实写代码本身并不难,畏惧写代码是因为对写代码本身的抽象的恐惧,给你一个问题,让你编程实现,最初一定是一团迷雾,此时会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构思一个框架,按部就班拨开迷雾,另一种是查找这个问题已有的答案,企图走捷径。如果是后一个选择,相当于选择了一条停滞不前的路,面对迷雾,应该做的是一层一层拨开它,这个过程免不了要去学习新的知识,不断解决掉自己的小困惑,这样才是一个真正让自己成长的过程。 编程就是一个把问题抽象化再具体化的过程,比如当你用画一个国旗,首先要有一个放置国旗的画板,之后需要去设置国旗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当设置国旗大小时会涉及到单位的问题,如果尝试的话你会发现还需要一个坐标轴来控制国旗的位置,于是就有了一个画国旗简单的逻辑:Root(相当于屏幕)->Figure(相当于屏幕上的一张画布)->Axes(相当于画布上的坐标轴),这样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层级关系,写代码时也就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编程的难点不在于写代码,而是把一个具体问题抽象化并逻辑清晰地把它连贯起来。 这种思想其实早就领悟到了,有时也会用的很灵活。但常常被一种求快的急躁的心扰乱,难以深入。 这门Matlab课程也让我重新审视编程的思想,编程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可以趣味无穷的,只要有好的老师加以引导以及一颗不浮躁的心。编程不难,人人都可以学会;编程很难,登堂入室之人少之又少。 Interesting 20181017

听取多方声音

下午,睡眠足够,蓝天白云照在心里,无理由觉得心情像细风和畅。除掉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我们的行为总有一个引导,而这个引导的主人则是大脑,是大脑中的认知系统。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拥有自己的解决策略,因人而异,在这种差异之中可以看到效率的作用。好比你面对一个机械的问题,甲和乙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甲是一个勤勤恳恳、安分守己的人,会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完成这项任务;而乙可能会对这种机械的行为感到厌烦,可能会偷懒,想着有没有一种替代品可以替自己完成这项任务,他可能会找到一种便捷的工具,也可能会通过编程解放自己。面对同样的问题,乙体现出了一种进化的思维,这种进化的思维对乙而言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我们现在所获取的极大进步便是在这样一种不断迭代的进化之中取得。 年轻人该听取多方的声音,不至于被一种声音洗脑,如若一直沉浸于某种声音之中,时间越久,会让人越坚信,但身处其中的人是不会意识到这种声音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处于多种声音的氛围之中,你自己去选择听什么声音,再自己决定相信哪种声音,这才是一个能让自己成长的过程。这里的声音并非指物理上由声波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而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它一定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一个属于自己的问题,很容易投入进去,而问题就是一步一步被解决的。少年才是最幸福的人啊,拥有的是无尽的宠爱,年岁渐长只是让你把这份爱分享出去,爱那么抽象,却又那么易感。成长,简单点说就是心里装的事再多点,能承受的事再多点。 20181017

再出发吧

坐在我的专属电脑前,很舒服,尽管就在刚刚结束了今晚的组会,尽管白天的社区测查在傍晚时是有些疲惫,可状态这种事还真有点难以捉摸。我并不是了解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拥有绝佳的状态,也不知何时会情绪低迷。只是这几天北京似乎又开始了雾霾天,心情也没那么阳光。 让自己的大脑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不至于陷入一种思维的困境。 我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活力态,目前能确定的是运动和倾心交流有极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不确定性太大,不知何时就会阴云密布,虽然于我而言还真的没有什么阴云。不确定性那么多,我却渐渐领悟到一点,管理自己身体的重要性。良好的状态一定是基于充沛的活力,而充沛的活力离不开良好的身体机能,在我看来,通过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得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一件很酷很有趣的事。一个人,对身体的自信会激发他由内而外的自信,从进化上便是如此,优秀的身体素质会带来很多优势。 对身体的关注是跨越年龄的,从少年到暮年,皆是如此。在做问卷测查时,时常有人会选择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试图以此来掩饰自己身体某些状态的迹象,似乎对身体素质的认可会涉及到对整个人的认可。无论哪个年龄层次,掩饰自己身体问题的现象都普遍存在。而我越发觉得管理自己的身体是一件既酷又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毫无周期地,总要陷入舒适区的陷阱,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再踏上坦途很容易让人沉迷,只是别忘记,属于你的路,还未曾开辟,那里的崎岖坎坷终会遇见你,终免不了。 还是要逼自己一把,思想也是需要新鲜空气的。 20181015

The same day , make small changes

20181013 周六 21:11 这一天的后半段 跑步归来,身体姿态的转变,身心灵的不可分离,身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心不会那么疲惫,我想想能不能用科学的角度解释下,能想到的就是身体激素的分泌,产生兴奋性神经递质,让大脑兴奋起来,兴奋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可我们大脑感觉到的就是我们的心吗?今晚的跑步是做了一点小小的决心,一个小时之前,我已经准备洗澡然后躺在床上看部电影或听会催眠的音频便昏昏欲睡,也不知怎的,戴上耳机,换上休闲裤,外出,决定跑步。刚刚我仔细看了看自己跑步时的数据,最高心率是191次/分钟,之前看到过一个公式,最好的运动状态是当你的心率等于220次/分钟减去你的年龄,也就意味着我今日跑步时的最高心率快接近这个最佳的运动状态了,想到我已经好久没跑步了,运动多是打篮球,打篮球时步数的增加完全不自知,因为当沉浸在篮球的世界里时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步数,沉浸其中是不会觉得累的,而惊喜总在结束之后,再看步数,“哇,这么多!”很多兴趣便是如此,好似与一知音于夜色中徜徉,常常不知东方之既白。运动像是可以打开身体对外界感知的通道,疲惫时屏蔽周遭,不想再让冗余信息进入,运动像是唤醒,唤醒这些通道,唤醒对外界的感知。 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台电脑,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差不多,但运行的程序却千差万别,运行状态也是参差不齐,运行什么程序,何时运行都取决于自己。 如果此时你问我,时代有什么变化?我会回答,以前我们吃的一块钱三根的火腿肠,现在鲜有人用它来喂狗。 现在想到细腻的爱情依旧是火车站的离别场面,两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抱在一起,一个人总在安慰另一个人,他们抱在一起,如果再来一点啜泣,我觉得是再美不过的场景,这之中诠释出的感情便是爱情或者是亲情。感情最动人之处莫过于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可以听到多种声音是一种幸运,有人赞扬,有人挖苦,有人开玩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是如此,看也是如此,其余的感官也是如此,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种状态出现的世界不是最理想的世界,在我看来,精彩与多样性共生共存。 Make small changes.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宣讲的一天

参加 CSC 国家留学基金委举办的会议,地点——北航体育馆,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我和两位舍友早上快九点出发,打车过去,到达会场差不多刚刚开始。 讲座区在教学楼,给个学校的展区则在体育馆大厅。 学校超级多,各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不断地尝试用自己蹩脚的口语跟外国人交流。 如果申请到 CSC 的项目,生活费基本不需要考虑,但是真正耗费的可能是更为高昂的学费,而学费的解决也可以申请,但是要求会高一些,比如英语成绩、本硕的成绩、发文章等等。 今天还是遇到了一些不错的大学,比如英国的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英国国王学院、利物浦大学,还有澳洲、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不错的大学,但很多大学在今天之前都未曾听说过。也遇到一些国外大学的中国人代表,会沟通一些更为详细的内容。目前对英国的几所大学比如英国国王学院、伯明翰大学还有格拉斯哥大学等。但大学的排名对于读 PHD 并非是决定性因素,而是你感兴趣的学科排名和选择的导师。 如果走 CSC 这条路的话,我们会是在明年这个时候开始,但从今天开始可以准备的也有很多。今天蹩脚的口语对我刺激还是蛮大,想表达的话不能立马说出口,对于说话很快的老师的表达很难理解清楚,以及向老师的自我介绍和问题表达,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语言问题,我可以充分领略汉字的魅力,可以融合幽默和严肃,但对于英语来说,理解起来都不那么容易,谈到沟通表达更是没有经验。唯有练习。 有些大学还是很关注本科学校,但如果硕士足够优秀也是可以的,跟几位老师聊完天,发现读 PHD 关注的还是你的科研能力,搞科研的潜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深厚的理论积淀都将成为你的优势,博士跟硕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今天之后,知道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准备,也知道在选择 PHD 的研究方向时通过选择研究方向来选择导师最好而不是根据导师选研究方向,因为当你处于 PHD 阶段,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之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再就是 CSC 的申请时间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第一步还是跟国外的导师联系,在 Email 中也可以表达清楚自己想读哪个方向 PHD 并希望可以减免学费,等待导师的同意。第二步,在导师同意之后,拿到学校的证明或者 offer ,这些都会标明你 PHD 的类型、时间以及减免学费情况,再以此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这

在blogger发布的第100篇博文,开启一条艰难的路

选择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去精进百分之五的能力,换来换去满足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而年轻时的好奇心可谓弥足珍贵。无论如何都要知道,当你感觉到舒服的时候一定处于自己的舒适区,并不是在进步。 对自己了解很多方面或者觉得自己可以做好但没去做的自信都是带有盲目性的自信,而觉得自己可以未必就真的可以,未经实践证实的想法都是虚无缥缈。 在数学和编程的世界里,可以得到无数的及时反馈,无论反馈的结果好还是不好,都可以刺激你去进一步探索,去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及时的反馈会不断激发人的斗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如果对一件事特别痴迷,会有一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气度,让我痴迷的一件事、一种追求,会让其他事物在它面前都显得黯淡无光,不是说其他的事物不够灿烂,而是于我而言,我的主观意愿强加给我痴迷的事物无限光环,其余的一切就在对比中被我忽视,也许它们会是别人眼中的至尊绚烂,但这就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彼此尊重,多样精彩。 引万维钢精英日课中的一句话“什么都学不代表真本事,敢于不学什么东西才是真厉害”,必须做出选择。 20181012

Don't blindly follow authority —— 不盲从权威

人就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的生物,多数人的情绪波动只在分秒之间,一句言语、一个动作、一幅图片即可,而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出蝴蝶效应,将感性无限放大,直至把理性淹没。同时也要知道,对于这种抽象概念的认知,极少有全部研究都支持一种观点,总有不同的声音在各个地方回响,如果你的大脑是收集这些声音的听筒,你收集到的一定是包含了很多噪声的信号,如果大脑不加处理便说这是你收集到的声音的信号,全然是一种自我欺骗,包含了那么多噪声的信号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还原真实的声音信号? 曾几何时我也热衷于拿意志力有限的观点来辅助我对自己的自我管理,当我使用这种理论时,我是在假设它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而现在作为一名资历很浅的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生,我对意志力、自制力这类抽象概念的理论会持怀疑态度,而不再盲目觉得它一定成立。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科学理论多是由科学作家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把艰深晦涩的科学理论诠释出来,他们写作时也会提到是“有研究表明”,此刻其实我们要万分注意,在科学研究领域中,针对一个问题,百家争鸣的局面常常存在,科学的有趣之处便在于在探索中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关于同个问题的不同理论在接近事物本质的过程中往往此起彼伏,在一段时间内某种理论占据优势,但过段时间可能新的理论会完全颠覆之前的那种理论,这就是科学,科学只聚焦事物的本质。这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思维方式,不盲从部分的科学研究结果,不管研究者有多么权威。 Build your own cognitive system. 20181011

电影《无双》

寒冷的夜晚啊,你可是秋天的夜,不知为何这两天突然这么低的温度,我从天幕新彩云骑车回来,这一场《无双》非要在结尾处给我路上找点思索的事儿。 结局还真是意犹未尽,看到后三分之一我以为是李问出现了双重人格才有的这段故事,谁料最后来了个惊天逆转,秀清换了阮文的脸,而且是李问给她弄的阮文的护照。如果观众按照李问的讲述来推理,这幕后的主角一定是周润发扮演的画家,在李问的讲述中,他自己一直是一个说话无足轻重的配角,全部主使则是画家。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拍,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有些俗套,观众会感觉像是走了一条平坦的大道,毫无悬念,于是剧情要更跌宕起伏一些,剧情的复杂度必然要增加,就有了后期的这些转折。由结局再看全剧,李问的讲述从最初就开始了篡改,他和阮文最初并不是情侣关系,而只是普通邻居(我对结尾拍这样的邻居关系持怀疑态度,隔个帘子就可以看到?)关系,画家则是阮文的男友。所以可想而知,故事的进展都围绕李问由配角到主角的转换展开,像台词所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观众。但李问就是要做主角,在画家带他入行之后,他已经开始了自己反客为主的旅程,在李问的描述中画家极其残忍,严格遵守所谓的行规,他们的行规类似于古代的连坐,一人违规,连带家人,但李问的残忍也不相上下。 剧中的发哥依旧风华正茂,举枪豪气冲天、盛气凌云,丝毫不减当年的英雄豪气。台词对白也有几处诙谐幽默,但总感觉配音与自己对剧中人物的认知不太协调,有点冲突。 这部剧其实还有遗憾,就是那段郭富城与张静初的吻戏,拍到那么火热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可气不可气,要么不要拍那么久,要么拍再久一点,非要在那样的时刻来一段转折,巧妙的厚脸皮。 今日观影时特意关注了下拍摄的角度跟聚焦,仔细关注的话真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总的来说,《无双》这部电影场面不小,剧情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突,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是一部没那么令人失望的影片,至少没有让我一个人在巨幕厅的最后一排觉得无聊,但也不是那么优秀,哈哈,我都看完了,必然会说拍的还是可以的。 貌似突然入冬的感觉,今晚,被一阵有性格的风惊扰。 20181010

自制高效的方格笔记本

今日在用方格笔记本做笔记时发现很好用,但是笔记本又太薄,准备新购买一个。此刻,突然一个想法涌上心头,何不用A4纸自己做一个笔记本,把A4纸设计成想要的笔记本格式,之后用打印机直接打印即可。 于是百度了下A4纸笔记本模板,发现早已有教程,这是一个很妙的想法。 抽空设计下自己的笔记本模板,打印自己的特色笔记本,yeah! 也有帖子可以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6bfae0100dw1m.html https://www.jianshu.com/p/bc529a511572 20181008

云朵落雨在天空之上

听一首歌,你发觉最打动你的时刻莫过于融入自己的感情。 独在异乡听闻李健的异乡人,心潮起伏则与李志的嘶吼向世界呐喊,你立于茫茫天地间,便是如此,也当是如此。 又在思索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让我长足投入。 云朵落雨在天空之上,牧羊人骑上骏马,奶牛蹒跚,从此没有晴天。 哪个年代没有娱乐至死的唱调,你谱腔调之外的旋律。 研究生了啊,坐在课堂上,这是属于我的课堂,也许是最后仅剩的课堂时光了。 我选了这门课,坐在北师大教九401的最后一排,看一些陌生的面孔在我面前来来去去,耳机里的旋律丝毫不在意,想法操控着手指在键盘上游走,我学这门技能学了多久才可以游刃有余任凭思想纵横?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觉得很舒服,与宿舍的完全私人化不一样,也与办公室的办公空间不一样,感到舒服无需任何理由,像你爱一个人,听感觉使唤,我不一样,我知道我的脑细胞爱这样的环境,它们亢奋,它们跳跃,它们像火山爆发。而这样舒服的感觉也注定只能有很短的时间,终会无感。于是有美妙的艺术、美妙的文学让这短暂的时光得以蔓延到你的心灵深处。一切那么自然。 文字在我心里回旋,呼之欲出,它很容易走入我的内心深处,可我不想让它来到这个世界,没有配得上它的纸。 时隔好久打开简书网站,多了几个喜欢和赞,也多了几份私信,不经意间的表扬和真挚的约稿,还是有几丝开心,几丝也跟就晚上吃的酸菜肉丝面里的肉丝差不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浪潮不断诞生新的巅峰,我是周遭环境的一分子,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颜色,除了保护色。 赤裸的大自然,你习以为常;我微微变化,你说我变了,我看不透可耻中透露出的微笑。 前天晚上也就是20181007晚上中国好声音第五季终极一战在鸟巢进行,昨晚我看了回放,李健战队的旦增尼玛夺冠,毫无悬念。旦增的声音清澈高远,他盲选时唱了一首《隐形的纪念》,很好听,民族唱腔也很明显,当时对这个腼腆内敛的哥们心生好感,但想到如果一直靠民族唱腔,到后期难免会很单调。这一季让我有点回忆起2013年的第一季中国好声音,那一年梁博夺冠,低调夺冠,那一季也有很多歌手印象深刻,比如金志文,比如吉克隽逸。最初看到旦增不觉想到了金志文,给我的感觉很相似。真没想到旦增真的可以一路披荆斩棘走到鸟巢并一举夺冠。旦增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李健跟旦增师生二人的胜利。李健与旦增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遇,这一点在

2018年国庆长假部分图片

图片
20180929-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