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19的博文

learning how to learn及点滴思考

图片
在coursera上开有一门课,learning how to learn,看了一部分,结合目前对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的了解,讲的还挺科学,于是把课程中提供的John Dunlosky的文章阅读一遍(原文链接: https://www.aft.org/sites/default/files/periodicals/dunlosky.pdf ),再把课程看了一遍,准备把觉得还不错的整理一遍,but,你懂的,已经有朋友总结好了,而且总结的还不错。附上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64946  和  https://wenku.baidu.com/view/b7f33e41fad6195f312ba667.html  。 如果想自己去看一遍课程,就去这里看(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learning-how-to-learn/ )。 若仅仅想把总结的结论学为己用看上边的总结就可以了。 但我还想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下自己的感悟。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对于一个终生学习者来说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但具体到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事实上很少有人去认真地思考。众所周知,填鸭式的教育效果很差,仅仅止步于批评填鸭式教育人人都可做,但更重要的是去思考真正有效的学习和教育方式。 就learning to learn这门课程中提到的策略和方法而言,我非常赞同的是两个学习策略。一个是practice testing,可以理解为通过测验检测和强化学习效果;一个是distributed practice,可以理解为分多次学习而不要选择一口吃成个胖子,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考试前很多人选择考前熬夜突击,一晚上不断翻看自己认为重要的笔记或是教材企图拿个好成绩,但是这样的效果不如把复习的内容分成好几天,每天复习一部分,如果熬夜一晚上与连续几天学习的时间相同的话,后者的学习效果是好于前者的,尤其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的话,把一个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然后每天完成一部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说参加音乐考试的考生在参加考试前的每晚都会进行练习,这其实就是distributed practice的实践,这样的效果更好。 另外一个概念我也很赞同,就是chunk,理解为组块。 举...

了解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rrelation 组内相关系数

图片
什么是intra-clas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翻译过来是组内相关系数。 为什么会需要它呢? 当我们的调查中有许多不同的采访者、评分者或评估者时,通常使用类内相关系数(ICC)。假设我们的调查中有n个参与者(或项目),每个参与者由k个不同的面试官进行评估。我们感兴趣的是知道我们看到的k个面试官之间的一致程度(面试官是否为每个参与者记录了相同的结果)。ICC是我们的数据中总方差的比例,它由采访者之间的方差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ICC的值在0到1之间,当ICC接近1时,我们看到审查员之间有一个完美的一致,当ICC接近0时,我们看到审查员之间没有一致。 我觉得下边的这个例子解释的比较清楚。 ---------------------------------------- Intraclass correlation measures the  reliability  of ratings or measurements for clusters — data that has been collected as groups or sorted into groups. A related term is  interclass correlation , which is usually another name for  Pearson correlation  (other statistics can be used, like  Cohen’s kappa , but this is rare). Pearson’s is usually used for  inter-rater reliability  when you only have one or two meaningful pairs from one or two raters. For more, you’ll want to use the ICC. Like mo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e ICC ranges from 0 to 1. A high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复制网页不能直接复制的内容

图片
很多时候,当你想要复制网页中的内容时,鼠标点击右键或者Ctrl+C是复制不了的,此时会有两种方式实现复制网页不能复制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 在该网页中按F12进入Console控制台,然后输入以下内容: document.body. innerText 然后点击回车键Enter,即可复制。 方法二:使用Enable copy这款浏览器插件,安装之后在对应的网页中点击Enable copy的图标,然后就可以复制了。 就使用体验而言,方法二使用Enable copy的插件是更方便的。 参考链接: https://blog.csdn.net/facecrazy/article/details/46791443 20190320

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association, commissural, and projection fibers

今天读文献时看到白质纤维中有 association, commissural, and projection fibers的分类,翻译过来分别是 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很有意思,也学习下。 连合纤维: 包括胼胝体、前联合、 穹隆连合 联合纤维: 包括扣带、钩束、上纵束、下纵束、上枕额束、下 枕额束、弓状纤维 投射纤维: 包括皮质脊髓束、视放射、内测丘系、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 参考链接: https://wenku.baidu.com/view/5cca02164028915f814dc2c0.html 20190319

关于nifti文件的int16和float32数据类型的问题

图片
有时候用 spm12的Display选项打开nifti之后发现nifti数据文件的数据类型是不一样的,比如int16和float32,会心生疑惑,两种数据类型对数据分析有影响吗? 事实上,nifti文件的大小就但等于dimensions乘以数据类型的长度,比如下图中数据大小应该是64 64 33*16=2162688位,换算成Kb应该是2162688/1024/8=264Kb,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nifti文件的大小呢?如图所示,确实是265Kb。 至于nifti的int16与32float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下面的这个回答还算满意(原文链接: https://afni.nimh.nih.gov/afni/community/board/read.php?1,137005,137007 ): giuseppe pagnoni Wrote: I have noticed that when copying NIFTI data (from a Philips scanner) with 3dcopy, an automatic conversion from INT16 to FLOAT32 seems to be taking place [...] But why is that happening? Is there a way to keep the original format? If the data are originally INT16,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waste a lot of disk space and computing time by doubling the size of the data right away. In my understanding int16 was used in AFNI in the old days, when disk space was expensive. Nowadays disk space is quite cheap, so it's not too much of an issue. When using int16, data is stored together with a min val...

涟漪遇见巨浪

Part01 作为西部战绩倒数第一的太阳,在今天又一次战胜了联盟第一的金州勇士队,而在此之前,太阳已经战胜过东部第一的雄鹿。这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却透露着一些有趣。 首先是体育竞技中的表现问题,没有常胜将军,不管你实力多么强劲,在一场比赛中有太多出乎意料的表现,而这也是球迷期待的重要原因,越是不确定的比赛越吸引力,就像今天本来勇士对太阳在一般人眼里可能是毫无悬念的一场比赛,结局却出乎意料。NBA之中,伤病与球员的状态为每一场比赛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是一种无畏无惧的表现,有点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感觉,太阳打勇士,太阳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我就是这样,拼尽全力尽我所能,尽人事知天命即可,而勇士则不一样,外界给予勇士的期待是极大的,在赛场之外,勇士即已承载着无数球迷的期望,像被贴上了外界赋予的标签,而一旦因为态度不认真或者没有好好准备输球很容易激起一波浪潮,但NBA就是如此,有输有赢,今晚是你的高光时刻,明晚可能就是属于我的闪亮时刻。今天太阳打勇士的态度我是蛮喜欢的,这种态度完全可以延伸至篮球之外的任何事物——跟你竞争,我管你是谁,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尽我所能,输赢与否已不再重要。 Part02 旅行,更广泛的意义讲,可以是任何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的出走,比如周末的小聚或者小游,旅行中丰富自己的认知系统,接受多样化的刺激,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和肆意。 20190311

After watching《绿皮书》

图片
闲适的天气,空气中弥漫着浪漫,就是弥漫着而已。 昨晚打羽毛球运动量很大,腿部有些疲惫。 《绿皮书》,一部让人安静下来享受的电影,给了太多的出其不意。 剧情的娓娓道来,人物心路历程的渐变,很有代入感。纷繁复杂的世界,肤色差异只是一个很突出的点,挑战传统需要极大的勇气,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用暴力可以解决的。一个人的成长受他的生活环境影响太多,随之在他认知系统里形成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这世界上极少有人能有像托尼和雪莉这样的机会去互相丰富对方的认知系统,而托尼跟雪莉的这段旅程带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真实的现状。最容易拥有的是执念,最难更改的也是意识里的那种根深蒂固,改变总是困难的,无论是革命,还是思想解放,最初的微光都是最为艰难的。 观众在观看一部优秀的剧情片时情绪会随着它波动,《绿皮书》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开怀大笑、感动、现实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看完之后那种情绪似乎还在蔓延。雪莉帮托尼润色信的那段尤其令我开怀大笑,哈哈哈,像一堆烂泥精雕细琢成为艺术品,书信中的文字是可以传达感情的。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邮寄书信比打电话便宜,如今的时代通讯太过便捷,我却依然觉得书信、文字中的情感会更加意味悠长,就像一封信,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你看得见,摸得着,你把所有的情绪和情感与书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感觉是互联网中的信息传递无法企及的,纵使以后的技术再发达,只要人类还是人类,只要人类依然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透过书信中的文字传达出的情感依旧会深入人心,起码我是很喜欢的。 Today is over. Writing is continuing. 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