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旧时光,再复旧时梦

小时候的惊喜是五毛或者一块的大礼包里的物品,食物、玩具、护肤霜还有光碟,在那时的自己看来,大礼包里是什么都会有的,像是天赐的礼物,每天放学都对自己即将收到什么天赐的礼物满怀期待,拆封礼包时的心情,如果记录下当时的脑活动,不知会有多强烈。
现在,世界很大,也找不回那么强烈的希冀,不是不相信,只是波澜不惊。

树叶声从窗外传来,当人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可它依然存在,依然被他物感受着,被一堵墙、被一阵风、被一朵云,它不为谁而存在,当你感受到它时,你觉得它存在着你的存在,“莫听穿林打叶声”。我曾想,洪水带给人的灾难大于沙尘暴大于干旱。人进化到现在,与地球互相适应。如果人耳听得见更广泛的声波,听得见海豚的呼唤、听得见蝙蝠的讯号,大脑又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与之适应,会不会更加高效?

洗完澡走出浴室的门口,眼角瞥见同学,来不及打招呼,我想到的是人眼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人眼是一个可变分辨率的高级器官,而相机只是一个固定分辨率的机器。视杆细胞,英文名叫rod cell,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心周围,相比视锥细胞对光更加敏感,几乎主要全部用于夜视力。而视锥细胞,大多分布在视网膜黄斑处,周围逐渐减少,视锥细胞主要负责颜色识别,更多的是在亮光下发挥作用,也正是视锥细胞形成的视觉信号复合后为人呈现了色彩缤纷的世界。人的眼睛内有几种辨别颜色的锥形感光细胞,分别对黄绿色、绿色和蓝紫色(或称紫罗兰色)的光最敏感(波长分别为564、534和420纳米)。

1光子就足以激发视杆细胞的活动,它对单个光子的敏感程度是视锥细胞100多倍。也因此视杆细胞建立人类在夜晚最基本的视觉,暗视觉。视锥细胞则需要数十到上百个光子的激发。
数个视杆细胞通常由单个神经元间汇集,以收集和放大视觉信号。然而这对视敏度则有所损失,单个神经元和单个视杆细胞相连的结构可得到更清晰的视觉图景。
视杆细胞亦较视锥细胞传递光信号慢,收到刺激的时间约100毫秒。而这一特性虽然使其更适应于更少量的光线,但也降低了其捕获时空变化的能力,譬如快速闪现的图片。
乔治·沃尔德和其他人的实验表明,视杆细胞对510 nm左右波长的绿-绿光最为敏感,对波长大于640 nm的红光则显迟钝。
关于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部分参考:
https://www.wikiwand.com/zh-hans/%E8%A7%86%E6%9D%86%E7%BB%86%E8%83%9E

20190415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如何下载Internet Archive中借阅类图书【详细指南】

2021年网站更新,再出发

心理学书籍推荐